2月8日,武汉中科通达高新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在科创板首发过会,成为湖北省2021年首家科创板首发过会企业。时隔一天后,四方光电股份有限公司在科创板上市,首次公开发行股票。
巧合的是,这两家高新科技企业都与汉口银行有着多年的金融合作关系,中科通达甚至在10年前的初创期就获得了该行1000万元的敞口授信,这份支持一直延续到它登陆资本市场。
在湖北,与汉口银行相伴成长的科技型中小企业还有很多。数据显示,汉口银行已服务140家新三板挂牌企业、58家上市企业和42家科创板种子企业。科技类企业贷款总量始终居湖北省金融机构之首,累计投放表内外信贷资金超过1800亿元。
如今,汉口银行已从“做品牌”走向了“做未来”的全新阶段。作为国内率先探索科技金融创新的银行之一,汉口银行“科技金融”特色品牌一次次被擦亮,并升级为“金字招牌”,成长为科技金融行业的一家标杆银行。
十年磨一剑擦亮品牌
十年磨一剑,砺得梅花香。“科技金融”已成为汉口银行和武汉的一张闪亮名片。
早在2009年,汉口银行就将科技金融作为全行最重要的特色业务,从总行战略层面加以规划和推动,明确提出要以打造“中国硅谷银行”为愿景,促成“西有硅谷,东有光谷”的科技金融发展版图。记者了解到,总行层面每5年制定一次科技金融战略子规划,作为全行战略规划的重要组成。
2016年4月,国务院三部委下发关于开展科创企业投贷联动试点的指导意见,汉口银行成为全国十家试点银行之一。按照试点要求,汉口银行优化完善了科技金融组织架构。在董事会层面设立科技金融委员会,统筹指导投贷联动试点相关工作;在总行新设一级部——科技金融部,作为全行科技金融业务的主管部室和投贷联动的协调机构;成立了科技金融专营机构——科技金融服务中心,是持牌经营的专营机构。
汉口银行科技金融业务聚焦国家级高新区和经济技术开发区、自贸区等科技金融资源丰富区域,逐步建立起“一核多翼”科技金融差异化发展体系。科技金融服务中心实行特色化科技金融考核,特色分支行的千分制考核中加入科技金融信贷投放和新增客户数权重指标,其他分支行的千分制考核中把科技金融指标作为加分项。
汉口银行科技金融部出台了一系列有利于科技金融创新发展的规章制度,为科技金融融合创新提供支撑。出台《汉口银行科技金融客户经理序列管理办法》,每年度对科技金融客户经理序列人员进行考核定级,前期在科技金融服务中心进行试点,后期逐步推广到科技金融特色分支行。出台《汉口银行科技金融授信审批管理办法》,界定了授信审批架构和流程,实行分支行、总行科技金融部、科技金融审贷委员会、总行授信管理部的分级授信审批机制,建立起科技金融信贷审查委员会工作程序及规则。出台《汉口银行科技金融“百千万工程”行动计划》,规划服务培育万家初创科技企业、千家投贷联动科技企业、百家上市科技企业。
科技型中小企业具有“轻资产、弱担保”的固有属性,银行对科技企业的融资往往会面临不确定性的高风险,而汉口银行的科技金融风险贷款率却低于全行风险贷款率,这主要得益于建立了一套有效的科技企业风控体系。据了解,该行出台科技企业认定标准及流程,优化科技企业的管理服务。实行“先渠道,后业务”的服务策略,指导分支行通过合作投资渠道、政府职能部门、中介机构等服务科技企业。推行名单制客户定向服务,总行科技金融部定期整理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名单、金种子及科创板种子等上市后备企业名单、瞪羚企业名单等,并下发分支行进行专项服务。实行科技金融授信分级审查机制,授信审查人员按行业审查,借鉴运用合作投资机构风控评判技术。
记者了解到,汉口银行是本区域银行同业中唯一有行研队伍的银行,结合汉口银行所在区域的重点发展优势行业,目前有光电通信、软件信息服务、生物医疗三个行研小组。
打造科技金融“光谷模式”
经过十余年的创新发展,汉口银行形成了可复制推广的科技金融“光谷模式”,为国内科技金融创新提供了一定的经验借鉴。
该行形成了完善的科技金融产品体系。“投融通”是汉口银行科技金融产品品牌,目前旗下已形成三大类20多项子产品的产品体系,包含有萌芽贷、三板通、投联贷、科保贷、认股选择权、启航贷、科创上市贷、人才抗疫贷等。
汉口银行对科技金融客户群进行分层分类,将科技金融客户划分到基础层、精选层、核心层三个项目库,并按企业生命周期进行动态管理。成长早中期的科创企业纳入基础层客户管理,积极为其寻找和对接风投机构,帮助其解决初期融资压力和发展困境,将其孵化为有成长潜力和投资价值的优质客户;成长中后期和部分成熟期的科技企业纳入精选层客户管理,在进一步加大信贷支持力度的同时,通过股权投资推介、上下游客户对接、投融资顾问等综合金融服务,帮助其拓宽融资渠道、补齐发展短板,成功上市或成为并购标的;成熟期的行业龙头企业纳入核心层客户管理,全面满足企业内生式增长、外延式扩张的融资需求,以及市值管理、并购顾问等综合金融服务需求,帮助其提升企业综合价值和影响力。
汉口银行紧跟科技自立自强、建设多层次资本市场、产业结构升级等国家战略,加强战略新兴产业政策研究和运用,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疗、人工智能、集成电路等战略新兴产业,抓住产业升级、新旧动能转换机遇,进一步提升战略新兴产业在业务贡献中的占比。
该行以科技金融服务中心“四个专注”(区域、行业、模式、队伍)为基础,以“负面清单管理”为改革突破点,打造可复制推广的科技金融“光谷模式”。依托“一核多翼”策略,在重庆、武汉、宜昌、襄阳等国家级高新区、自贸试验区等区域复制“光谷模式”,不断扩大三类客群(核心层、精选层、基础层)规模,并建立动态可追踪的客户全生命周期服务机制。
汉口银行建立了科技金融线上一站式服务平台,完善科技金融“线上+线下”双平台发展模式,提高客户分层分类精细管理和风险控制水平。建立科创企业“全生命周期”和“全产业链条”的产品服务体系,制定融智服务类型和服务标准,丰富“投融通”产品体系。加强数据挖掘、建模,建立科创企业的评级模型,优化科创企业评价体系。
汉口银行不断深化投贷联动创新发展,丰富投贷联动业务内涵。扩大投贷联盟合作圈,提升私募股权投资机构服务能力。建立备投企业项目库,依法合规推进投融资顾问业务。以科创企业为核心,打造股权投资、上市辅导、中介服务等机构参与的科技金融生态服务体系,深化核心竞争优势。
“五个一”转型升级做未来
汉口银行董事长陈新民告诉记者,武汉作为全国首个科技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承担着科技金融改革创新的重大任务,正着力于实现深层次的体制机制突破,激发市场活力,促进科技与金融深层次结合。
今年武汉提出要“打造‘五个中心’,建设现代化大武汉”。其中有两个中心与科技金融紧密相关,一个是国家科技创新中心,另一个是区域金融中心。
“这为武汉科技金融改革创新赋予了新内涵,也为汉口银行赋予了新使命。”陈新民表示,汉口银行要牢牢把握这一历史机遇,奋力打造全国领先的科技金融特色银行,为武汉建设科技创新中心和科技金融中心扛旗冲锋。
他强调,在当前形势下,要将汉口银行打造成为全国领先的科技金融特色银行,必须从理念、模式、服务等方面,进行脱胎换骨的转变,把“大科金”战略与“大武汉”建设紧密结合起来,要有“科金新,汉银兴”的高站位。
为此,陈新民提出了“五个一”,即要具备独树一帜的创新理念;要构建别具一格的经营模式;要提供自成一体的客户服务体系;要打造首屈一指的专业团队;要形成引领一时的发展经验。
创新是汉口银行的根与魂。他表示,立足国内外和区域发展大势,着眼科技创新变革趋势,汉口银行要以“不创新不足以图存、不创新不足以突围”的忧患意识,超越传统,突破定式,将创新理念贯穿于科技金融的方方面面,以创新思维推动科技金融服务,推动发展方式转变,做改革创新的先行者。
陈新民说,科技金融虽风险大,但这是一片蓝海,汉口银行要牢牢把握国家战略,全力探索“汉银模式”,全面发挥银行作为资金中介、风险中介、交易中介、智力中介、信息中介的作用,加强金融资源在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的全局性谋划和战略性布局,促进优质产业、高新技术和尖端人才的集聚,实现科技金融专业化、融合式发展。
“在服务供给端,我们不仅要畅通科技创新‘最先一公里’,加强对前沿科技、‘专精特新’企业的金融服务,更要深度参与科技成果转化,为科技成果转化提供融资、融智、融平台的综合服务,打通成果转化的‘最后一公里’。”陈新民表示,要想形成引领科技金融的经验,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试点创新机制,实现武汉科技金融改革创新重大突破,给予金融支持创新提供样板和经验。此外,还要打造首屈一指的专业团队。加强人才引进和人才培育,突出科研对科技金融业务方向的引领作用,形成科研团队、客户经理团队、风控团队协同作业的服务体系,发挥武汉人才资源优势,打造科技金融人才聚集高地。
原发:《中国金融家》2021-5-8